找到相关内容8673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温州宗教历史概况略析

    禅师均受元代皇帝敇赐法号。延佑年间,仁宗皇帝赐古林禅师为“佛性禅师。至元年间,顺帝赐铁关禅师为”妙觉真空大师。   清末至民囯以来,温州禅宗一蹶不振,日益衰落。   二、天台宗:天台宗是以《法华经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4381383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摄诸部小乘二藏;……如说极自性心十缘生句,即摄华严般若种种不思议境界,皆入实相中。如说如实自心,名一切种智,则佛性一乘秘密皆入其中。”太虚大师倡导大乘之革命,提出四革四入(革众生不定聚之命入正定聚,革众生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
  • 世界各国佛教发展与中国佛教的关系(1)

    南国弘化,于大同十二年(546)来到南海,太清二年(548)到达粱京。前后译出《解节》、《金光明》等经,《摄大乘》、《俱舍》、《唯识》、《十七地》、《佛性》、《中边》等论及诸记传共四十九部一百四十二卷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181885.html
  • 世界各国佛教发展与中国佛教的关系(2)

    曹洞宗是以***和沉思的修行以达到开悟。两个宗派都是尊崇佛陀以心传心直接由师又传承弟子的方法,相信众生皆能于日常生活中领悟到原本佛性而开悟,临济禅的弟子较苦行。曹洞宗注重教导道德上的戒律及菩萨为解救众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281886.html
  • 论晚明居士佛学的思想特质及其效应

    并强调佛教对社会时代的切实关注,称引大慧宗杲“予虽学佛者,然爱君忧国之心与忠义士大夫等”语,称“忠孝种性即是佛种性”①,通过对爱君忧国这一洞上宗风的回归,把士大夫忠义之品性与众生本具之佛性勾联起来;在...

    陈永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382053.html
  • 佛教戒律学:第十三章 戒行论

    云:“欲见佛性,证大涅槃,必须深心修持净戒。若持是经而毁净戒,是魔眷属,非我弟子,我亦不听受持是经。”《华严经》有偈言:“戒是无上菩萨本,应当具足持净戒。若能坚持于禁戒,则是如来所赞叹。”《大智度论》...1994年修订三版 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印顺著 台北·正闻出版社1982年再版   佛性与般若 牟宗三著 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修订五版   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 南怀瑾著 老古公司...

    劳政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4882147.html
  • 藏传佛教在台发展的现况与省思

    人心即是佛性,自起觉悟就能证得涅槃,其传承可分为心部、界部与教授部等三部,[注8]各有其不同心性境界的师承与修行方法。 在台湾前弘期的寧玛派,大多是亲近諾那仁波切的汉人居士,大陸解放后,从香港传入台湾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44282808.html
  • 台州海外交往史

    ,率徒至越前(今福井县)开创永平寺,成为日本曹洞宗大本山。日本宝治元年(1247) ,将军北条时赖请其赴镰仓说法并为之授菩萨戒。后寂于京教西洞院,孝明天皇追赐“佛性传东国师”及“承阳大师”谥号。这是...

    周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60482853.html
  • 《格鲁善教昌盛愿辞》讲记

    中,前二论《现观庄严论》、《佛性论》是中观的论典,后三论《大乘庄严经论》、《辩中边论》、《辩法法性论》,是根据《解深密经》来讲的,开创了唯识派。唯识的了义与不了义的区分很简单:依他性、圆成性不空,非空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50382962.html
  • 死亡的艺术——慧律法师

    动物也会有超能力的,超越了人的能力。 我们必须了解,在座的各位大德都具有佛性,每一位都具有神通能力,只是今天用不出来而已。 我们或许也看过报纸报导死后还魂的消息,我们了解,宇宙间确实有这些事情。 (九...。“忍辱”修成功就有“禅定”之境,就能持戒、布施,一切如如不动,就是忍辱到最后的功夫。 与佛性相应就是忍辱,所以,在大般若经中云:“若有菩萨摩诃萨,修行精进之佛道,于百千万亿劫从不懈怠,不如一人修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385783377.html